炎帝朱襄文化系列——古遗址
大毛遗址
大毛遗址位于安平镇大毛村北,是一处商代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是我县境内一处较大的墓群。该遗址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在遗址中心现存一高约4米、直径50米的土堆(当地称为“大毛堌堆”)。
大毛遗址全景
1975年,河南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商丘地区文管会在此发掘。发现遗址上层为战国墓葬群,发掘出战国墓14座,墓葬形制大多是单身竖穴土坑墓。出土器物115件,有陶壶、陶罐、陶豆、陶敦、陶鼎、陶勺、铜铃、铜镞、铜辖、铜镜等。出土器物及墓葬的形制略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特点。遗址下层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出土遗物大都带有粗绳纹、篮纹、附加堆纹、方格纹,内涵丰富,堆积物密集,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鉴定为商代早期遗物。
陶敦
“山”字镜
铜铃
《鹿邑县志・陵墓》载:“楚太子建墓在县西北七十里,安平故城西。”也即指今柘城西南安平西大毛村一带,故此处被传为楚太子墓,亦称千岁墓。另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07年)郑、楚盟军攻打宋国的大棘之战即在这一带,大毛墓群很可能就是大棘之战中阵亡将士的尸骨掩埋地。
战争场景图
大毛遗址的发现发掘,显示出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柘城一带生活。商代文物、战国墓群在柘城出现,表明殷商至东周1000余年的各个历史时期,柘城境内氏族部落得到较大发展。大毛遗址对研究商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自1979年大毛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县文物部门对现存土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2010年,该遗址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毛遗址文物保护标志牌
主办:柘城文化广电旅游局 地址:商丘市柘城县未来大道102号 联系电话:0370-6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