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琴书是河南省商丘市的主要曲种之一,至今在豫东传承已有140余年历史。其分布地区遍及河南省商丘市各县(区)及周口、开封两市的部分县(区)。
该曲种于清朝同治年间便在商丘市夏邑县民间流传,并很快传遍附近各县。清朝末年,豫东琴书在传承中逐步分化为民权县以肖书太为代表的“肖派”和柘城县刘存礼为代表的“刘派”,并将该曲种在豫东推广。在清末、建国初期以及上世纪末等不同历史阶段,商丘市曾经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豫东琴书演员。1988年艺人普查,商丘地区豫东琴书艺人多达233人,由此可见该曲种在豫东影响之广。
豫东琴书的伴奏乐器有扬琴、软弓京胡、跨版、曲胡、坠胡等。在演唱时三至五人不等。主唱演员以右手敲击扬琴、左手操跨板站在中间演唱,其他人员各持乐器分坐两侧,或唱或伴奏。表演时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演员们分饰故事中的角色,不仅有独唱、对唱,而且有独白、对白。其演唱书目有传统长篇大书,也有中篇或短篇书帽。
豫东琴书产生于豫东,传承于豫东,以豫东口音演唱,地方特色浓郁。其唱腔以“新二板”系列唱法(包括“寒韵”、“大寒韵”、“小寒韵”)为主,节奏明快,悦耳动听,新颖别致,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外地琴书的唱腔结构和伴奏音乐。而且演出阵容灵活,既适用于民间演出,又适用于舞台演出。再者,豫东琴书演出品味高雅,要求演员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用心专一;演出内容要求正统、正派,不可媚俗、涉黄和追求低级趣味。
豫东琴书有独特的唱腔结构和艺术风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豫东影响广泛,且拥有比较多的听众。在商丘境内,至今仍有100余名豫东琴书艺人活跃在曲艺舞台上,在各地农村演出,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较大贡献。
主办:柘城文化广电旅游局 地址:商丘市柘城县未来大道102号 联系电话:0370-6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