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豫东民俗建筑的标本——关帝庙
炎帝朱襄文化系列——古建筑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柘城县慈圣镇慈圣村东街,是一处民国时期的建筑。庙址南北长30米,东西宽24米,为台上建筑,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东西厢房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青砖叠砌墙,有走廊,廊下有明柱,平出耍头呈卷云状,柱下有鼓形柱础,硬山顶,青色布瓦覆顶,青瓦饰透花正脊和垂脊,脊上有兽。中立双扇门,两侧对称饰格棂窗,门两侧有青石镇兽。内为三架梁,檩下有枋,彻上明造,薄方砖覆顶。东、西两个厢房外观相同,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无走廊,建造方式以及梁架、门窗结构与大殿相同。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间为过道,两侧为耳房,内门外窗,外墙青砖叠砌,内墙土坯叠砌,硬山顶,青色布瓦覆顶,夹墙结构(无梁架),平铺檩条、板椽,薄方砖覆顶。大殿塑有关公神像,侧房塑有刘备、张飞像。庙内西南角置有明代大钟,声音浑厚,响彻四方。庙宇庭院松柏苍郁,古朴肃穆。
关帝庙全景
关帝庙内景
关帝庙西南角的明代大钟
关帝庙大殿部分建筑
关帝庙是慈圣韩相鲁村绅士杨树森于1938年出资建造的。杨树森当时为国民党第三路军十七师师长,是韩复榘的第三路军旧部,属第三路军总司令张岚峰管辖。当时由于连年大旱,田地荒芜,庄稼颗粒无收,杨树森应当地百姓请求,出资倡建关帝庙。庙宇建成后,果然天降大雨,五谷丰登,从此,每遇天灾人祸,人们便至关帝庙焚香祈祷。
关帝庙是商丘范围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建筑之一,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对研究豫东民俗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006年11月,该庙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县文物部门对该庙院进行了修缮,使庙院内、外面貌大为改观。近年来,每年来此瞻仰者多达4万人。
关帝庙文物保护标识牌
柘城,“炎帝故里”、“炎帝朱襄氏文化之乡”,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炎帝朱襄文化,造就了诸多知名人物、知名村镇、知名建筑、知名树木、知名非遗项目。挖掘和展示柘城深厚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柘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人们对炎帝朱襄文化的认识,提高柘城知名度,推进柘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后,我们将定期向大家推介柘城历史文化,欢迎大家关注。
主办:柘城文化广电旅游局 地址:商丘市柘城县未来大道102号 联系电话:0370-6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