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演化历程的凝固——柘城故城遗址
炎帝朱襄文化系列——古遗址
柘城故城遗址
柘城故城遗址,位于柘城县春水路北侧原北旧湖区域,是豫东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文化遗存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大型聚落遗址,是商丘范围内面积最大的文化遗存。
故城遗址是1957年被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地上遗存为东西局部城墙、部分南城壕和邵园汉墓。考古人员从中发掘到新石器时期的蓝纹、绳纹、方格纹等纹饰陶片,发掘到鼎足、鬲足、罐等陶器器形标本,还有大量隋、唐、元、明等时期的陶片、瓷片。同时,还发现了战国、汉至元明时期的墓葬、街道、水道设施、水井等遗迹。现存的西城墙由战国至明朝各时期筑修而成,夯土层中夹杂有不同时期的遗物,展现出各朝代筑墙方法和筑造工具。
采集到的战国时期豆、釜、盆、罐、板瓦残陶片
采集到的汉代残陶盆
故城遗址西城墙
据光绪《柘城县志》载:“旧城,相传为朱襄氏故墟,城周十一里,高二丈,池阔如云。北城土坚,水涨则外高而内下,明成化年间圮,宏治年间,尚有其址,后淤”。又据,故城遗址东北有龙山文化遗址,城南有殷商文化遗存,遗址南侧有朱襄王庙,可知自新石器时代起,该区域即是原始人类生息繁衍的场所,为《寰宇记》所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提供了佐证。
故城遗址中的邵园汉墓,为东汉时期夫妇并穴合葬多室砖墓,是商丘市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砖室墓,对于研究豫东地区东汉时期墓葬形制结构、葬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邵园汉墓出土文物中包括1件铜质方印,该印一端阴刻“许瓒”,另一端阴刻“陈国许瓒”。据光绪版《柘城县志・沿革》载,柘城在西汉时期属淮阳国。东汉汉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三月,改淮阳国为陈国,柘城归属陈国,名柘县。以上物证和史料记载均可证明墓主人身份为东汉时期柘城县县令。
故城遗址之邵园汉墓出土的玉剑璏
邵园汉墓出土蟠螭兽钮 “许瓒印信”铜套印
故城遗址是一处从新石器时期至明代延续不断的重要城址,展现了柘城区域从远古至明代的社会变革和城池变迁的完整历程,像这样能展示连续不断各个时期信息的遗址在豫东地区是十分罕见的,对研究柘城史、商丘史乃至豫东地区的发展史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2013年,柘城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标志牌
柘城,“炎帝故里”、“炎帝朱襄氏文化之乡”,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炎帝朱襄文化,造就了诸多知名人物、知名村镇、知名树木、知名非遗项目等等。挖掘和展示柘城深厚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柘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人们对炎帝朱襄文化的认识,提高柘城知名度,推进柘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后,我们将定期向大家推介柘城历史文化,欢迎大家多加关注。
主办:柘城文化广电旅游局 地址:商丘市柘城县未来大道102号 联系电话:0370-6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