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柘城文旅云

柘城地名故事——朱崮寺村

发布时间:2021/12/28 10:50:13   来源: 联系我们果博东方有限公司客服电话15906919998(北京区)   作者:Admin   阅读:0
0

朱崮寺村

在柘城县城东8公里,属大乡。呈东西矩形坐落,村以寺名。

据《三皇五帝纪》载,上古时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一伏羲氏(传说人类是由他和女兄俩结婚而产生)圣德贤明,象日月、明星高照,因此称太吴。他最早规定姓氏,自姓为风。原始社会的部落酋长和朱襄氏,“皆袭伏之号”。身边有飞龙、士达两位贤明的助手。

相传当时常刮怪风,使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天崩地裂,草木枯萎,五谷歉收。自然灾害危及人类,使人无法生存,甚至面临灭顶之灾。朱襄氏居官朱邑(柘城),面对向他叩头膜拜、寻求帮助的人民,他决定降伏恶魔,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令大臣士达采柘丝制成弦线,精心造一把五根弦的瑟,当黄风搅天、拔禾折树之时,便高声弹瑟,瑟音激越,声振高空,怪风渐息,天空彤云密布,大雨如注,百草萌发,枯树逢春,庄稼叶茂花实,到秋天粒大饱满,硕果累累,从此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人民安居乐业。


朱襄氏在朱邑(柘城)谋政一世,活了109岁,做了大量的好事,深孚众望,“殁(死)后葬于城东十五里,其墓如丘,故称。(《柘城县志》载)据说朱襄氏死后,朱邑全境,人人添土,墓大如丘,民心所系,此墓虽多次遭到洪水淹没、冲刷,却依然如故。到了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这里有了人家,成了一个小村落,村西北隅一棵皂角树不知何年栽植,大树参天,粗如磨盘,枝叶茂密,浓荫遮住了半边天,众街坊坐在树下乘凉,吃饭时闲话桑麻。忽有一日,见一头猪在朱襄氏墓前食,拱出了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众人拾起细看,都为之惊讶,原来是一尊观音菩萨象。众人议论纷纷,此事传到官府,县官就在朱襄氏墓前修了一座庙。大殿、山门各三间,还有阁楼庙房,规模很大,香火极盛,始称“观音寺”,因庙在其陵前,后称“朱崮寺”,村以寺名。

到了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庙貌荒废,令人怵目,古皂角树也枯死了,歪歪斜斜地在树边弯腰伸头,但又从根部发了一个新芽长到今天,于是重修此庙。光绪二十年(1887年)又重修,现存三间大殿乃系当年所修,现在又建有新的东西大殿、山门和配房。此处仍有古迹,皂角树还在。


相关推荐

主办:柘城文化广电旅游局      地址:商丘市柘城县未来大道102号     联系电话:0370-6022728

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