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柘城文旅云

柘城地名故事||请砖桥老乡看看

发布时间:2022/4/3 16:14:27   来源: 联系我们果博东方有限公司客服电话15906919998(北京区)   作者:Admin   阅读:1
0

砖桥集属陈青集镇。在城关镇东南8公里,惠济河北岸,柘鹿交界处北面废黄河与惠济河汇合,每到雨季洪流滚滚,奔腾入鹿邑。千百年来皆为县水流中枢之一。


惠济河自然流向,河道古老。此处古称小南集。时年风调雨顺,河流清澈,两岸土壤肥沃,庄稼碧绿,树茂粮丰。但这天然障碍,使两岸居民虽一水之隔,如距千里。鸡犬之声相闻,隔河无法往来。历代人们盼望有桥相通啊岁月悠悠,千百年的时光流失了。此处曾数次修筑砖桥,都先后被洪水吞噬。修了毁,毁了修,砖桥集之名,便因此而生。


废黄河、惠济河汇流处的砖桥人民,自古多经水患,深受洪害,时逢暴风骤雨,连日不开,河水猛涨,冲毁田园,泡死庄稼,天水苍茫,蛙声一片。有“桥断河宽洪水翻,张果老骑驴过三砖”之说,神话传说无可考证,柘城八景之一的砖桥古渡颇有诗情画意,值得参观。


据《柘城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宋姓“重修宋家屯(遗址尚存)砖桥五孔。”此座五孔砖桥沟通柘鹿古道,是为行车赶路的;近看宽大结实,敦厚耐压。远看,紧贴水面,玲珑俊巧,一小拱一小拱连绵而成,曲折别致,似长龙彩虹伏卧河面。据说桥两头各有一对精美的狮子,隔河相背,蹲卧安详。岸边的垂柳,用她那纤细的枝条,轻柔地抚弄着温顺的河水,微风一吹,水面荡起细细的涟漪。绿水搅动着桥影,相映成画,别有情趣。


古时人们走上高高的五孔砖桥,举目四望,田野随着季节变化。那散落在田野上的片片农舍绿树丛中升起的一缕缕炊烟,那河滩边悠闲自得的戏水玩童,油绿的草地上那白云般的羊群,还有鲜花般艳丽的洗衣姑娘,尽收眼底。目光向远处延伸,还能看到惠济河象一条越来越细的蓝绢飘向远处的天边,偶尔还能见到一叶小舟象变魔术似的从天水交接处冒出来。


每逢明朗的月夜,人行桥上,犹如碧波踏浪。圆月的倒影,叠印在桥边细碎的波纹里,忽圆忽缺,若即若离。桥两边的水里好象撒了一河的碎银,闪闪烁烁,扑朔迷离。置身于砖桥古渡,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气洋洋。古人诗日:

野水驾长虹,林禽喧各渡。

为问行人路,津梁复何处。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和桥结下了手足深情。洪水泛滥,砖桥一次又一次地坍塌无踪,古人叹息、哭泣,并酿出了“张果老倒骑毛驴过三砖”之说。人们盼桥心切,望神桥永固。民国十九年(1930年),洪水波涌连天,冲出了许多原桥墩、石条、石磙。据说人们为此惊呼,奔走欢悦。“赖有砖桥横古渡”这是世代人们的愿望。


如今一桥飞架南北,神话变成了现实。砖桥水闸,横卧河面,风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激流冲不垮它。洪涝之际,闸门升起,波涛翻滚,奔向大海,河岸安危无恙:早天闸」紧闭,截流蓄水,坑满河平,可灌溉14万亩良出。

相关推荐

主办:柘城文化广电旅游局      地址:商丘市柘城县未来大道102号     联系电话:0370-6022728

古籍